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748.有些灵人在世上过着通奸的生活,他们来与我交谈。我感觉他们在来世时间不长,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他们以为自己仍在世上,因为他们被夺去了反思自己在哪里的能力。我被允许告诉他们,他们在来世;但他们很快就忘了,打听哪里能找到能让他们钻进去的房子。我问他们是否尊重属灵美德,也就是说,是否尊重被这类诱惑破坏的婚姻之爱。我告诉他们,这种事违背天堂秩序。但他们对此毫不理会,甚至不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继续问他们是否害怕法律和法律制裁;但他们藐视这些东西。只有当我说,恐怕他们会被家仆用棍子狠狠打一顿时,他们才有点害怕。后来,我能感知到他们的思维,因为在来世,思维都是与每个人共享的。通奸者的思维如此肮脏、下流,以至于一个好人不禁感到惊恐。然而,在来世,这些思维,包括每一个细节,都会暴露在灵人和天使面前。由此清楚可知,这种人不能在天堂生活。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